|
第一章
第一章 险恶社会
1
人常说:
“好心不得好报。”
意即,人都没好心。
殊不知,爱人如爱神:
——求好报,未必是好心。
2
近代科学证明,“对牛弹琴”牛虽然不懂,但却能兴奋牛的中枢神经,刺激牛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牛奶的数量和质量。
不过,由此又引出了新的难题:
——对那些耳聋的牛和对琴声没有感觉的牛,再美妙的琴声对它又有什么用呢!
3
乞丐需要精神文明,往往比富翁需要物质文明更甚。反之,富翁不讲精神文明,乞丐又哪里去找物质文明:
——世界便如此颠倒。
4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古人如是总结历史,意思是历史上有理唯有兵。
然而,倘若细究历史上所有的灾与难,实则不是“秀才遇到兵”,而是秀才眼里只有兵。
5
严格意义上的乞丐,大概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分明身无一文却大骂钱臭的人,以希望别人把臭钱掷给自己;
一种是已经腰缠万贯仍大骂钱臭的人,以希望别人把所有的臭钱都掷给自己。
6
争吵与争辩的真实价值,似乎是这样形成的:
与弱者,可扶持和提高他的地位和荣誉;
与强者,可掠夺和贬低他的地位和荣誉。
所以,世间才充满了争吵和争辩。
7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道理常常是道理之外的道理:
——比如爱家的人,大多在家外,而败家的人大多在家中。
国家如是,民族也如是。
8
骂娘,虽有损于社会文明,却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想骂娘,却喊娘——一个民族的衰败没落,就是由此开始的?鸦
想骂娘,就骂娘——一个民族的兴盛富强,也是由此开始的。
9
终日与狼为伍,又觉得人的可爱,因为在狼的世界里,从不讲任何感情;
终日与人为伍,又觉得狼的可爱,因为在狼的世界里,不需要谎言和伪善装饰。
10
堕落的方式虽然有千万种,但是其中最大的却只有一种:
那就是把自己的本能之门全部打开,让它自由驰骋。如换用当今时髦的话就叫:“跟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
11
人类精神世界的镣铐似乎是这样铸造成的:
每当文明进化一步,庸俗与无耻就会进化数十步,以致当人在文明世界感到荒诞和无奈而需要寻找精神家园时,方才发现它已经长满了庸俗与无聊的杂草,最终反而不敢去接近它。
12
无聊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虽然,很多很多的人对自我已经麻木,失去了痛感。
但上帝啊,还是救救现代人!
13
人类精神和人格的教师在现实世界里是难于找到的,唯有在那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中,才会有这样的典范诞生出来。一个时代若能产生一部这类伟大的作品,那么它的下一代人也就有了这种具有伟大精神和人格的教师,从而无形中提高了这代人的生活质量。
14
四川人的幽默,可谓是一种带有麻辣烫滋味的幽默。
比如四川人说:“钱么,纸嘛;酒么,水嘛;人么,灰嘛!”
当四川人问你:“有没得纸?”时,你千万不能想到卫生纸、餐巾纸之类?熏而是钱;而问你:“喝水没有?”时,你千万不能想到娃哈哈、可口可乐之类?熏而是酒;而再问你:“有多少灰?”时,你千万不能去想纸灰、烟灰之类?熏而是人。
所以说四川人幽默,并不是他们懂得幽默或善于幽默,而是他们在生活中学会了许多人生的无奈。
15
寓言与中国文化之谜:
狼,倘若吃了“撒谎的孩子”,狼便无法生存。
狼还存在的原因,是它不吃“撒谎的孩子”。
——除非少数快要死亡的狼例外。
16
罗兰夫人说过一句话,常常使我想而后怕。
她说:“革命啊,多少丑恶假汝而行。”
因此,我想发明革命一词的人应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和文学奖,获奖原因其实只有一个:虽然革命是反人性的,但人类为了进步文明,又不能不革命。
但,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是:
——当革命发生质变时,用什么去遏制?
17
经常怀疑自己,否定自己,鄙视自己,对弱小者来说实在太严酷和苛刻了,但对那些精神强大者而言,则是最起码的要求了。生活中的许多人,之所以精神萎靡和堕落,究其原因正在于不敢对自己严酷和苛刻,而只能对别人严酷和苛刻。
18
小时候曾听人讲过一个农夫与秀才的故事,始终念念不忘。
一秀才到乡下访友,看见农夫顶着烈日,在坎坷不平,弯弯曲曲的农田里劳作,甚是辛劳,不免心生感慨,顺口对农夫吟道:
“小田也是田,
大田也是田。
把小田装在大田里,
只见大田不见小田。”
不料农夫听了,竟然回吟道:
“棺材也是材,
秀才也是材。
把秀才装进棺材里,
只见棺材不见秀才。”
今日又想起这个故事,方才慢慢悟出了它的诗意:
——秀才由于哀农恤农,启发他们改土改田,以适应规模化耕种,提高产量,减少劳作量,这无疑是对的;农夫由于厌恶秀才成天只会读圣贤书,咬文嚼字,夸夸其谈,什么实事也不会干,启发他们成为有用的人,这无疑也是对的。
19
中国现代文化奇才李宗吾的读书三法,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便同他的名作《厚黑学》一样著名了。倘使他之后的文化人,多少依照他的读书之法来读书的话,那么中国的觉醒和崛起,至少要早到来半个多世纪。
他的读书三法,实际很简单:
以书为敌;
以书为友;
以书为徒。
回想中国的文化人之所以醒悟难,长进难,究其原因正在于读书愈多,就愈是书的傻朋友、傻学徒,也就愈是学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何以如此呢?由于不懂以书为敌这个读书的妙法,便只有被虚假和谬误的真理征服和同化,最后,把自己整个儿地消亡在书中了。
所以中国后来发生文化大革命运动,便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报应。
20
常听人说:
“打虎要有亲兄弟;
打仗须靠父子兵。”
我觉得此言中有很多的国民性,很值得反思:
诚然,打虎是危险的,打仗更是危险的。但为什么越是危险的事情,就越是只有亲人才可信可靠,才可能同心协力干好呢?
——因为中国人“合起来是一条虫”,仅有亲人合起来才是一条龙:这分明是小农经济意识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反映,因而是不可能打大“虎”和打大“仗”的。
所以,在市场经济时代下,必须让国民深刻意识到这样一个常识:
——打虎要靠明确责权利刺激;
打仗要靠严明的纪律制约。
21
头脑的悲剧是:
——如果它不长杂草的话,也不会长庄稼;
如果它只会长庄稼的话,又不会是好庄稼。
22
许多年前每当听到有人死时,心中总是想到这样一句话:
“死亡,对于死者并非不幸,而对于生者才是不幸。”
根据我当时的理解,死亡仅仅是死者快,活者痛的事,不足为怪。
但到自己也老了,并随时可能面对死亡时,方才明白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
——死亡,对于该死的人并非不幸,而对于还不该死的人才是不幸。
所以,我想不妨把这句话说清楚明白,而不再让人产生误解:
——该死的人不死是活着者的悲剧;
不该死的人死了是对活着者的讽刺。
23
卑鄙与无耻,也许是人类过去走过,今天走着,明天还要走下去的一条永远不归之路。
本来人是为爱而生的,但由于人世间爱太少,所以人们才追求真理。但可悲的是,由于爱太少,真理就更少。因此,当人们对真理失去信任时,其实并不是真理无法追求,而是由于伪真理太多,以致它已经容纳不了人性和爱的存在。
——所以卑鄙和无耻,总是大行其道。
24
中国历史一般人只宜了解,而不宜研究。倘若研究之后不变成坏人和恶棍的,便多是麻木不仁者。
——这是我早年读中国历史时的感想,也许不足对外人道。
此言怎讲呢?
因为读了中国的历史之后,我总觉得偌大一部中国史,中间历经四、五千年之久。但往来于其中却又活得很逍遥和很幸福的人,实际只有两种:
一种是凶暴、残忍的武人。
这种人若集大成者,多是帝王之类,比如秦始皇、杨坚、王莽、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袁世凯、蒋介石等等均是。其中若集中成者,一般都是小朝廷或小王朝的皇帝;而能集小成者,不是将相王侯,也是达官显贵。
此乃武人打天下是也。
另一种是奸佞、狡诈的小人。
这种人若能集大成者,也能成王成帝。如刘备、刘邦、武则天、朱元璋、慈禧太后、洪秀全、毛泽东等等,都是一些没有武功却有异常奸佞、狡诈的治国治人谋略的小人。其中若能集中成者,一般都能出仕入相,荫及子孙;而能集小成者,不是官吏豪门,必也是商贾富豪。
此乃小人治天下是也!
至于那些既无凶暴、残忍的手段,又无奸佞、狡诈的能力,却又生活在其中的忠厚、正直、耿介之人,则大多不是遭迫害,就是被贬谪。这种人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仅就著名的人而言,有屈原、司马迁、方孝孺、苏东坡、左光斗、熊廷弼、袁崇焕、岳飞、曾静、谭嗣同等等。而那些未遭迫害或贬谪的忠厚、正直、耿介之人,则是大多都变成了没有真情真爱残存心间的麻木不仁者。
所以,我总是害怕中国人精通中国史之后,会变成这样两种人。
25
日本著名人类学家林木慎一郎认为,人是穿裤子的猴子。意即穿裤子,是人猿相揖别的重大举措。
但我觉得人类由最早用树叶遮羞,发展到后来穿裤子,并不完全是为了与猿相揖别,而是人由于站立行走后,生殖器便由隐藏着的后部裸露到下部。人们每每见面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要先观看人的下部,而不是像现在的人见面时,注意力首先着眼于面部或头部。因而为了克服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人类才逐渐由树叶遮羞进化到穿裤子。
由此不难猜想,人类之所以穿裤子,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为了遮掩自身的性意识。
26
古代的有志之人,以天下为己任。
现代的有志之人,以实现自我为己任。
两者孰是孰非呢?
比较而言,前者是自我的扩大,扩大到我即天下,天下即我,舍我其谁的地步。但由于这个被扩大了的自我,把天下看得太理想化了,因而到头来往往是真正为自己谋利益者多,为天下谋利益者少。
而后者呢,却又是自我的缩小,缩小到了我就是我,我的目的就是我,我的利益就是我的地步。但由于这个被缩小的自我,把天下看得太现实化了,因而到头来又往往是连自我都消失在现实之中了,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那么,有没有另外的选择呢?
或许,是先自由地生活着,然后再寻找附丽;
或许,是什么也别管,只顾各自按照人的样子去生活。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