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人 殺人 湘西黃碩雄 2004年8月27日
鳳凰電視台《李敖有話說》指主政新疆的國民黨 盛世才「殺人」。曾聽一位湘籍在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任教的宿儒 胡應漢老師說,主政湖南的國民黨 何鍵殺了很多共產黨人。「怨有頭,債有主」,這類「國民黨反動派」,為甚麼要殺人呢?還要殺的是共產黨人呢!李先生沒有解釋,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據毛、周諸輩的「馬列主義」革命思想,鼓動地痞、無賴、亡命之徒1…斬殺地主、富農,並搶奪他們的財產,「分田分地真忙」;相信年青人血氣方剛,一如鄧小平都有參加這種「搶財分物」的「共產」革命。但是,冷靜地想想…究竟「被搶者」會不會以武力反抗,以至造成地主、富農、惡霸…都不能在法理下公平「解決」社會問題?激化「階級鬥爭不能調和」。究竟甚麼人有權,有理由,為了「共有財產」,要「被搶者」接受偏袒性的「公審」?或是含怨莫白地被褫奪去性命?「一萬年太久,祇爭朝夕。」完全沒有申訴的權利!其甚者,讓一、二富戶「惟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2」,「殺雞儆猴」作為羔羊,以「裹脅」教唆貧下中農,「辯證階級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性…,」提出「人民內部矛盾鬥爭和敵我矛盾鬥爭…。」誇大「階級壓迫」性,使無產者自動獻身「鬥爭」,憧憬沒有剝削的共產世界,接受思想洗腦。李先生如何面對這種「共產」革命事業呢?的確,「四十而不惑」,鄧大人說「反左防右,兩手都要硬,」鎮壓瘋狂的極左派,「穩定壓倒一切,」有沒有殺「毛派」的人呢?自打嘴巴,又怎樣「自圓其說」呢!這就是所謂「世紀偉人」!不感到羞恥嗎?聖人云:「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殺人」講動機,講證據,講事實…。美國總統甘迺迪被殺,至今仍為懸案。讀何香凝(1879~1972)寫的《回憶孫中山和廖仲愷》一書,暗指其夫為蔣介石所殺,一直深信不疑,難道寫丈夫的遭遇都有假嗎?直到聽一忠厚的老國民黨員說,廖為「共產思想」所害,才恍然大悟。無產階級偉大革命思想家魯迅說:「…掀掉這筵宴,毀壞這廚房…」就暗藏殺機!據毛共說楊虎城…都是蔣氏殺的,這就不能不「博學之…」加以分析;難道一如李先生單純地說蔣氏是「黑社會」頭子!愛殺國民黨背叛者!試看《周恩來選集―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蔣氏何以對共產黨人如此仁厚,不暗而殺之,而要通過法庭裁判,多此一舉?蔣氏秉承「孫文學說」,何以不提出《建國大綱》…在於「階級鬥爭」,《五權憲法》…在於「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知難行易》…在於「亂中奪權,越亂越好…。」這正相反地,理解到毛、周輩的共產革命思想,「賊喊捉賊、栽贓嫁禍、苦肉計…」的詭詐。難道「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不是這種流毒的禍延嗎?這不是印證了李先生所說的,祇要「夠狡猾、夠陰險、有技巧…」,「…借刀殺人」手法高。
「西安事變」蔣氏被「挾持」,李先生強調是被「俘虜」。即如賊子「挾持」人質亦可稱為「俘虜」乎!都是難令人「信服」。
再說,蔣氏既殺楊虎城,則亦無需軟禁張學良。若楊不是蔣所殺,蔣氏若通過「軍事法庭」而釋放張,相信張若有「差池」,則蔣亦必負後世「殺人」罵名。或者,毛、周十分慈祥,絕不會殺楊,但「鬥爭不是溫、柔、恭、儉、讓…」會不會激發「無產者」殺楊而嫁禍於蔣氏?又或楊有沒有殺「毛共」的人藉此而被殺?此罪皆歸蔣氏,則似不公!蔣迫不得不一直軟禁張,據聞實為保護,其「用心」是否良苦…?宜「慎思之,明辨之」。一位參加北伐、剿共、抗日的老國民黨員說,讓毛、周輩「流竄」,未能「除惡務盡」,「兩手不夠硬」而種下惡果。此固然是日寇及張氏使毛共得以「起死回生」,亦不能不說是人類在大時代的悲哀;但斷非「人性」使然,「殺人」嫌不盡。「天下之禍,非偶然而成。」
在元朗任教時,曾聽一參與「國共內戰」而忠於蔣氏的國民黨老兵說,當日被圍,按動機鎗,宛若山洪暴發的人群倒下,「多到不得了」;不久又見人群衝上…,幾乎沒有武器前來送命,他們化作一股「深仇」用作犧牲…,直至彈盡,成為滿手鮮血的「殺人」者…而為解放軍俘虜。因為是文盲,屬於階級兄弟而受到禮遇,把一傷足截去,愈(瘉)後獲發路費回鄉,拒為毛共收買,為正確選擇而洋洋自喜。在港得老校長黃子律先生關照,其女黃校長潔芳女史又助其入老人院,說明了「善與人同」,非是毛共「階級鬥爭」之謬可比擬,今俱故去。「哲人日已遠,古道照顏色。」
韓戰,所謂「人海戰術」就不必說了,都是可以寫入《世紀大全》。或者,這就是屢屢為毛、周輩自詡的「真正的銅牆鐵壁是甚麼?是群眾…」「…止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以弱勝強,單靠著幾支步鎗打敗數以百萬計的國民黨…。然而「敢教日月換新天」,變作「忍將夙願付與東流3」。用半個世紀的血淚譜寫成了一首既悲壯又冤枉史詩式的「共產」贊歌…,可惜人類不會因為毛氏這種「豐功」而得到教訓。嗚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請問李先生認為我們應該譴責毛、周輩,鼓動「無產者」欣然赴死,從容就義…;還是譴責蔣氏一類的「殺人」者,願聆教誨…。若筆者所言有理,則李先生又如何為兒戲學問的「誤導」,以表達歉疚,願聽其詳…。
註:
1.在饑荒的亂世,大量人民為了討生活而進行搶掠,淪為「地痞、無賴、亡命之徒…」。
2.見《毛澤東詩詞》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原詞: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見《毛澤東詩詞》一九七四年。訴衷情。
原詞:
「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是文錄自拙作《崖文》。並略作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