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四前的文章目录
1989年6月4日前的文章目录
“文革”前: 《二阶图形的辩证法》 《数学通报》1963•12(这是我在数学家关肇直教授多年影响下写成的,是我唯一一篇談及“辩证法”的文章,后来再也没有写这种冠上“辩证法”词汇的文章。但這篇文章談“世界上没有不可跨越的“鴻沟”,与当时“一分为二”相反,后来我觉得这是我“世界观”的基础之一。)
《自然的东西和人造的东西》 《人民日报》1964•3•26 (当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很难,这篇文章的发表,使我從自然科学最终转向了社会科学,196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後进入哲学研究所当研究生。这篇文章也是我今天写《多层次进化論》一书的因素之一,《多层次进化論》的一些观点与这篇文章有关。)
“文革”中:
《地球上的能源》 《科学实验》杂志,北京,1975•4(这是我“文革”期间发表的唯一一篇文章,1976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寫的《能源》一书,当时中国大陆报纸上(不包括科学杂志)不用“能源”一词,这是中国大陆最早有关“能源”的著作,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科学出版社爲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编了一本《现代科学技术简介》,要我寫了其中一章《探索和开发新能源》,1979年出版)
“文革”後:
《宗教•理性•实践——访问三个时代的三个法庭》 《光明日报》1978•9•14(当天《光明日报》的全部版面的四分之三刊载了这篇近二万字的長文,这篇文章的发表大概是我参加胡耀邦主持召开的“理论务虚会”的原因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写到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书时改为2009年)北京的变化,說在“正义街”——天安门附近——建造了一个“巨型薄壳结构”(双曲抛物面型)的建筑物,不过我当时寫的是“超级市场”)
《专制•立宪•共和——考察三个时代的三种政体》 《新时期》杂志创刊号、第二、第三期, 1979年(这是我转向政治学的起因,这篇文章用“政治學幻想小说”的写法,談专制制度、談共和民主,文革以来的报刊上到1979年几乎没有人用“政体”兩字,当时我故意用“政体”兩字,以引起读者注意,這也是我今天被迫流亡的起因)
《现代宗教的秘诀》(署名:步曙明) 《北京之春》创刊号,1979,油印本) (“北京之春”刊名是我起的名字,因为我参加周为民、王军涛、刘万勇等人在北牌坊胡同刘万勇家召开的“辦刊会议”当天,我在社会科学院剛买到一本“内部发行”的书《布拉格之春》)
《“民主”的涵义》 《北京日报(理论战线)》第七期 1979•5•4(这是我写的专门分析“民主”涵义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提出,“民主”是一种“通过预定程序、按照“多数原则”作出和修改决定的过程。因流亡国外,不少文章已散失,但這篇文章已收进《走向民主政治》一书)
《人类文明的三大根源——物质•能量•信息》(一、二万字的長文)大概刊载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上1978或1979
《社会主义的政体问题》(署名:郑炎) 《北京之春》油印本第九期1979•10•28(这篇文章是我在“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提出“废除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终身制”,刊登 在“理论务虚会简报”1979年2月4日一期,但题目忘记了,“理论务虚会简报”仍可查到。当时一位受到大家尊敬的领导人对此提出批评,社会科学院调查我与“西单墙”的关系,因不久邓小平作“废除终身制”谈话而把我放过)
《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政体问题》 《哲学研究》专辑1979•12
《社会主义和三权分立》 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 1980•12
《論废止终身制》 《新时期》杂志,北京,1980•2
《皇权和皇位——論专制主义的兩个特征》 《新时期》杂志,北京,1980•3
《王朝循环原因論》 上海《文汇报内部刊物(理论探讨)》1980•9•25
《改革政治制度,需要研究政体问题》 《光明日报》1980•10•16
《自然辩证法王国的前景》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简报》第20期,1981•10•29 (这篇发言没有为成立大会“祝贺”,相反大談“思想世界”中“国”与“国”的关系,明确提出“自然辩证法王国”将解体,分裂成“科学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行政学”几个“国家”,我特别用了“解体”兩字。)
《論政体的分类》 黑龙江《学习与探索》杂志,1982•3
《“常任制”与“限任制”——关于“常任文官制度”》 上海《解放日报》1981•4•6(这是为了解說“废止终身制”的含义,明确讲“文官”应实行“常任制”:“依法律任命”和“无过失不得免职”)
《論首长负责制》 《人民日报》1982•4•23
《选举•考试•任命》 《学理论》沈阳 1982•4
《从长远观点看宪法》 《光明日报》1982•5•5(这篇文章是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座谈会上的发言。在這篇文章中說,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最高国家行政权的实际掌握者的相互关系上,在现代世界范围內,主要有四种模式。第四种模式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无实权,权力集中在另外一些人手中。为保障宪法的权威性,这种模式是完全不足取的。)
《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中国青年》1983•1
《谈談政府工作责任制》 《人民日报》1983•1•31
《要使行政机构和谐地运转》 《光明日报》1983•10•17
《机构病十談》 《三月風》杂志 1984年创刊号
《区分“人道主义”兩种含义的意义》 《光明日报》1984•3•1
《論国家行政组织中的职位》 《政治与法律》杂志 上海1985•1
《远见•热情•责任心》(发表时的原题已不知,這是后来转载时的题目) 《中国青年》1985•10
《要协调兩种文化因素的发展》 《光明日报》1986•1•17
《“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 《天津青年报》1986•3•22
《文化问题的讨论必将导致政治体制改革》 《文汇报》上海 1986•5•12
《科学是一个三无世界——无禁区•无顶峰•无偶像》 北京
《经济日报》1986•5•24
《追求真理和美的愿望优先于一切》 《人民日报》1986•6•13
《光明日报记者戴晴采访: 談政治体制改革》 《光明日报》1986•6•30
《文化大革命再思》 上海《文汇报》1986•7•15
《严家其談建设民主政治》 《广州青年报》1986•9•16
《要引进和吸收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报》1986•12•17
《中国政治改革的文化背景》 《中国建设》1986•10
《与严家其談政治体制和政治改革》 香港《九十年代》1986•12(这是一位澳大利亚教授的采访纪录,在香港刊物上发表后,正值胡耀邦下台后“反自由化”,当时我在赵紫阳、鲍彤领导下的“政治改革办公室”中工作,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言论”被鄧力群下的一个小组整的材料列为“自由化言论”,1987年5月13日赵紫阳讲话后,“反自由化”得到缓和)
《“党政分开”的科学涵义》 《人民日报》1987•12•27
《論建立中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上海《文汇报》1987• 11•26
《中国如何富强起来》 香港《大公报》1988•3•19
《從比较角度看中国的“党政分开”》 香港《文汇报》1988• 3•23
《从传统政治走向民主政治》 《天津社会科学》1988•4
《“全能主义权力观 ”是中国进步的严重障碍》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5•2
《我对科学的四个信念》 《光明日报》1988•5•10
《中国不再是龙》(《光明日报》记者戴晴采访) 原载
《世界经济导报》1988•3•21 《人民日报》1988•5•23
《尊重、信任和愛的哲学——葛培理牧师会见记》 《中国文化报》1988•3•30
《公有制的根本问题有待探索》 香港《大公报》1988• 6•19,20,21
《民主与社会公正:政府作用的比较分析》 《广州研究》1988•7
《中国政治改革的文化背景》 《中国建设》1986•10
《嚴家其、温元凯关于时局的对话(记者高瑜采访)》 北京《经济学周报》1988•12•4;12•11(这篇报道中提到要防止“非程序权力更迭”和防止“勃列日涅夫式的长期停滞”,六四后北京市长陈希同在《关于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情况报告》中歪曲引用,也是记者高瑜六四后遭难的原因之一)
《文化全面开放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广州《南方日报》1988
《〈河殤〉的发现:肆虐的黄河原来是一條龙》 北京
《中国文化报》1988•8•24
《不允许政府之上还有一个政府——答读卖新闻记者》 东京〈读卖新闻〉1988•12•15;香港〈明报〉1989•2•25
《中国和平统一需要制定统一的宪法》 上海〈法学〉杂志1989•1
《論社会公正的兩个基础》 长沙《国情研究》1989•1
《民主•科学•法制与中国未来》 《中国青年》1989•2
《中国请示病》 北京《新观察》1989•4第八期
《中国的希望在民主和法治》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9•
4•3
《在悼念胡耀邦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9•4•24
《普利茅斯岩的启示》 上海《新启蒙》杂志1989•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