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孙丰兄商榷
——关于“以人为本”
徐水良
2007-8-7
笔者提倡新人本主义,无数次谈论“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孙丰兄也赞成人本主义,我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他一再反对和批判“以人为本”的提法。因此,这里简单谈一点我的看法,与孙丰兄商榷。
“以人为本”的表达,可以讨论。但是,应该说,这个表达并无不妥。不能因为中共接受了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就变成了错误。
第一,“以人为本”这个“以”,以及这里的“以……为……”的表达结构,在汉语中,有点模糊,它既可以表示主观策略,即人们主观上“把”人“当作”根本,这里“以”的意思,就是主观上“把”的意思,“以……为……”表示“把……当作……”的意思。但是,它们有时也可以表达客观世界,例如“客观世界以物质为本原”,“客观世界以精神为本原”,“地球内部以地壳为表层,以地核为核心”。“植物以空气阳光营养和水维持生存”等等。这个“以”的意思,就是客观上的“由”的意思。一律说成主观用心,不妥。
第二,主观世界必须反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里人是根本,主观世界,主观用心,主观策略,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正确的,没有错。客观世界本来面目是那样,这没错。主观世界,主观策略反映客观世界就不对,说不通。
而且,这里谈论的,主要是策略(这里是路线)问题,也就是主观用心的问题,即主观用心上怎样改造客观世界的问题。要求主观用心不是主观用心,说有主观用心就不对,这是什么逻辑?
当然,中共的那一套确实有问题,但是,问题的本质不在这里。官方报道,中共这次十七大的提法,将突出“以人为本一个轴心、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两个轮子”,并把维护“公平正义”放到突出位置。这显然是为了替代中共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因为这条基本路线的严重错误,对中华民族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了恶劣后果,搞不下去了。应该说,与基本路线相比,这次提法,显然有进步。但是,这里问题的要害,在于仍然排除自由民主。
1987年前后,我在监狱中写了几篇文章,批驳中共及赵紫阳报告刚刚提出的“基本路线”,并针锋相对提出我的“一二三理论”,这就是:
一个中心:以人和人的自由发展为中心;
两个根本:自由化,民主化;
三个方面: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
以后的文章,我无数次谈论“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的问题,并提出“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全面协调平衡发展”的发展战略。“中国发展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在全社会各方面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适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等等。
“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就必须实行自由化,民主化。“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是基本思想,自由化民主化是这种思想的落实,没有自由化民主化,就没有以人为本。
至于社会和谐的问题,也是同样,没有自由化民主化,也就没有社会和谐。中共现在的社会和谐,有点新权威主义的味道。当时(80年代)在监狱时,我曾经写文章,(例如谈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批判新权威主义等文章),谈社会和谐等问题。因为忙,我没有时间来谈论这个问题。匆忙摘录我过去文章中的两段,代作说明: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研究日本和东亚发展的模式,在狱中写过文章,指出这种模式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西方民主制度,并指出它的原因及这种模式的根本特点是:
1、东亚家长制(温和专制)式的社会和谐;
2、建立在这种社会和谐基础上的威权主义的政治和社会管理模式。
当时的文章并指出,在中国大陆,家长制式的社会和谐已不复存在,威权制度已失去存在依据,并不再对社会起进步作用。”
——摘自《杂论十一、再谈民主与效率问题》2003年9月
“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恰恰是在逐步破除儒学思想专制,以及逐步破除其政治专制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它有什麽似乎有益的作用的话,好像只有一个,这就是推迟独立人格的形成及反专制主义思想的觉醒,从而推迟矛盾的爆发,使人际关系带有一种家长制色彩的和谐,使经济能在这种和谐外衣的保护下,去利用西方科学技术,从而得以较快发展。其典型是日本,包括日本企业内部的和谐及社会和谐。但正因为这种儒学及家长制传统,使日本国民创造性太少,在理论及科学上建树太少,与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很不相称。这种和谐,尤其是其中的社会和谐,如果没有政治变革的适当超前,是不可能的。战後日本的政治变革适当超前,使日本得以保持社会稳定;而韩国的政治变革有点滞後,社会和谐就差一些。但韩国企业内部看来仍比较和谐。这种以牺性人的独立人格,人的自由及人的某些方面本性的经济发展,是否值得,仍可怀疑。如日本人就常自我批评为经济动物。事实上,希特勒的专制统治也曾在经济上创造奇迹,专制主义往往能依靠牺牲人的利益的强制劳动等,使经济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但随後很快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自《关於儒学及其它》1996-6-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