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健:为感觉而杀人的罪犯
南太平洋最大的城市奥克兰,在2006年圣诞假期的一个阳光明媚早晨,一对兄弟驾驶游艇出海钓鱼,他们刚驶出码头,就看到一只箱子沉浮在波浪中。他们捞起来,打开箱子,见到了令他们终身感到呕心的东西,一俱压缩着的华人尸体。当警方检查这只箱子时意外地发现与尸体同在的还有一本非死者的护照。接下去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警方根据这本护照很快地就捕获了凶犯。凶犯是三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一年后的今天,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当三位嫌犯站在法庭上时,人们发现这三位凶犯不但面无惧色,而且神态轻松,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是让法官始终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调查此案中,这三位案犯始终供述没有任何杀人的动机。既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纠纷。虽然这三位案犯在旅馆行凶前,曾一度打电话到中国给遇害者家长要求付赎金八十万,但在遇害者家长答应马上付钱后,他们立即开始行凶杀人。一如案犯供认的那样,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要钱,只是吓唬一下遇害者家属罢了。那么到底是什么理由使这三位案犯杀害自己的同学呢?令人想不到的原因是竟然是为了“杀人的感觉”,这是他们在法庭上陈述的理由。为了一种感觉而杀人。这恐怕是杀人案件中稀世的理由,而且为三个案犯所共同具有。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犯案比率之高,已经成为海内外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些犯案者大多是中国的独生子女,这些从小在父母身边被宠养大的一代,一当远离父母,在异国他乡生活时,必然难以适应而带来诸多问题,其中精神的落漠和无聊是一个主要的方面。他们的生活不是长期沉缅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就是寻找刺激,从烂赌到烂嫖,但是依然是精神感到空虚。这三位案犯在百无聊赖之中想到了寻求杀人的感觉。由于他们寻找的是一种感觉,所以他们在杀完后,整个“毁尸灭迹”过程中,几乎完全没作任何隐秘,他们不但将旅馆的毛巾擦血后扔入置尸体的箱中,也把自己的护照扔进了箱内。而这只箱子也随近扔入旅馆不远处的奥克兰最繁忙的太子湾海港,由它随波逐流。这也许是世上最愚蠢的案犯了。当然,也许他们又在寻求另一种被抓捕的感觉,被审判的感觉。但是从凶犯在法庭上的表情来看,对于杀人和因杀人即将受到惩罚,他们却又冷漠得毫无感觉。 中国的独生子女,当年的小皇帝们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先后踏入了社会,他们在成长的过和程中又处于“六四”大屠杀后,人文精神荒芜的年代,他们少有道德的底线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内心的空虚和自私的交织之下,往往做出令人瞠目的,既违害社会,又伤及自身的蠢事来。为感觉而杀人一案,告诉我们,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物质如何丰富,如果缺乏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对一代人的成长,都会有致命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