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語與序言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陳光基回憶錄 : « 回憶與思考 »
Hồi Ký Trần Quang Cơ : « Hồi ức và Suy nghĩ »
作者﹕ 陳光基
譯者: 嶺南遺民
編者按﹕
陳光基 ( Trần Quang Cơ, 生於1920年 ) 之回憶錄自2003年起於越南國內 ( 2005年起於境外, 譯者註 ) 電子網上登載。陳光基原為越共中央委員﹐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在從事外交事務之前﹐ 陳光基曾是一位軍官﹐ 任教於外交高等學院。他於外交部渡過四十四年長的外交生涯 ( 1954年至1997年 ) 。 1964至1966年他被派駐為印度尼西亞大使。1968年至1973年, 陳光基曾作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代表團成員之一參與解決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談。1976年他擔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長﹐ 後轉為歐洲司司長,1982年出任駐曼谷大使。1986年被選為越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越戰結束後﹐ 從1979年起整整十二年之久﹐ 陳光基是為解決柬埔寨問題多次談判的越方代表; 他亦參加與美國、 與中國恢復國家關係正常化的談判。1991年2月﹐ 陳光基自提出不再被提名為越共七屆中央委員﹐ 但被拒﹔ 同年7月﹐ 他曾親自向屆時的越共總書記杜梅 ( Ðỗ Mười ) 提出不會接任由阮基石退任的外長一職。1993年底在越共黨大會舉行期間﹐ 陳光基辭退出越共中央委員會。
本著與前敵對者尋找真誠和直接的對話﹐ 為全人類尋找 “ 越南經驗 ” 的歷史教訓, 在美國前國防部長羅博-麥納馬拉 ( Robert McNamara ) 的建議下, 越、美雙方學者、戰時領導者等人共同坐下為越戰問題進行商討和反思。從 1995年至1998年2月﹐ 越戰問題討論會於意大利波拉基諾 ( Bellagio ) 諾撤法勒 ( Rochefeller ) 學院一共舉行了六次會議﹐ 最重要的要算1997年6月與1998年2月的兩次會議。陳光基、阮基石以及幾位越南學者等人皆出席了上述各次會議。
在四十多年中, 陳光基經歷過、眼見耳聞各大小、諸多還從未公開與越南對外關係有密切相連的事件﹔ 本回憶錄匯集了作者所見證的各事﹐ 包括越南與各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 與美國、東盟的關係﹐ 亦載錄下越共黨內領導人關於對外關係的爭執,同時它亦記錄下一位忠誠的共產黨幹部對其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的反思。
本回憶錄亦可為歷史學者、 國際關係問題研究者以及各位關心越南問題的讀者等提供了多一份有關越戰或戰後的參考資料。
一千年以來﹐ 越中關係從來都是越南人極之顧慮的問題﹐ 尤其是當越南國家主權與資源受到巨大威脅、 嚴重損失之時,例如在處理北方沿越中邊界的北部灣、 東海海域 ( 即南中國海﹐ 譯者註 ) 的邊界談判問題。本回憶錄為讀者闡明了過去十年來一些應為國為民負責的越南國家領導人在處理越中關係問題等所導致的後果以及當時他們的思維與處理方法。此乃是關心民族命運的全體越南人的寶貴歷史經驗。
譯者按﹕
此回憶錄存有2001年與2003年兩種版本﹔ 03年版本作者曾略作修改補充﹔本中文版是根據兩種版本而譯。某些註解﹐ 譯者亦略作修改或刪除,例如華語讀者已明白的“ 青天白日旗 ” 、 “ 唐人街 ” 等。
作者於原文諸多處的字眼、句段使用斜體字或黑字表示強調之意等﹐ 因網路技術問題而在此從略。譯文中個別中國人的名字是根據越文譯出﹐ 因越文亦是一音多字、多義之文字﹐ 故可能與原人中文名字有差異。
在此﹐ 譯者由衷致謝陳光基先生答允把 « 回憶與思考 » 譯為中文﹐ 使此文能在中文電子網上載出。譯者中文水平有限﹐ 有字句欠妥、錯漏之處等﹐ 請讀者指正批評為盼。
嶺南遺民
2006-06-12日 à Saint-Germain-des-Prés
***
序言
本人參與外交事務 ( 1954—1997 )﹐ 親歷抗戰與戰後時期各個不同的階段﹐ 值得紀念的多項外交事件例如於巴黎與美國的和平談判 ( 1968—1973 )﹐ 與美國關係正常化的會談 ( 巴黎1977年﹐ 紐約1978年 )﹐ 關於柬埔寨的外交鬥爭以及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會談。選擇1975至1991年此時段作為撰寫本回憶錄的理由是因為此期間的外交事件演變得十分曲折險峻﹐ 尤其是我國與三大國美、中、蘇的關係演變﹐ 這些事件的主因與細節可因為使歷史能夠 “ 完整 ” 而很易刻意或無意的被 “ 失落 ”﹐ 令到人們對歷史的評價與教訓出現偏差。再之﹐ 從那時段起﹐ 我國與各大國所發生的關係中有些問題確值得我們三思﹐ 此不僅是為現在﹐ 亦可說是為未來而作也。
那個時期的國際背景十分複雜。冷戰後期﹐ 三大國蘇、美、中亦都同時在戰略上作了改變﹐ 從相互激烈的搏鬥轉為雙方或三方的和解。亞太地區驟變的政局直接影響到小地區的東南亞與我們越南。在此期間﹐ 東南亞地區的兩組國家印度支那三國與東盟組織亦正從敵對的關係轉為對話的改變過程中。此形勢本應可令到越南須要斷然的在外交上改變思維﹐ 走上一條符合客觀條件的現實道路﹐ 目的是為擺脫孤立狀態﹐ 融入世界與本地區的發展趨勢。但是﹐ 事情並不如此 ! 僵硬的政治思維令我國被自困一段頗長的時間。正因為如此﹐ 這時段的外交事務曾困擾我多時﹐ 值得深思的問題是﹕ 甚麼是對與錯 ? 甚麼是該做與不該做 ?
我認為﹐ 若能以忠於事實與負責的研究態度去探討那個時期的外交歷史事件﹐ 那麼我們能為目前與將來的外交事務以保障各方面的民族利益為最高目標﹐ 能夠抽出有益與正確的經驗教訓。
本著此意﹐ 我把此文分為兩個部份﹕ “ 回憶 ” 與“ 思考 ”。在“ 回憶 ” 中﹐ 使用自我保留的資料與工作記錄﹐ 儘量把1975 -1991年期間的事件演變過程客觀如實地記下。在“ 思考 ” 的部份﹐ 寫下某些令我困擾又值得回味的往事之思考。這些思考完全是主觀的﹐ 亦可能是錯﹐ 或亦會是對。
陳光基
2001年1月23日 ( 第一版 )
2003年5月22日修訂補充 ( 第二版 )
此文于2009年12月22日做了修改
|